第99节(2 / 2)

大唐第一公主 罗青梅 2134 字 2个月前

那时候李旦能轻轻松松把她抱起来,现在她长高了,李旦在她眼里依然还是那么伟岸可靠。

她忍不住低喊一声:“阿兄!”

语气依赖,带着撒娇的意味,仿佛回到几年前。

娇软的呼喊让李旦僵了一下。

他合上双目,深吸一口气,徐徐转过身,“长这么大,还是只会用那一招吓人?嗯?”

裴英娘还以为李旦会和以前那样揉揉她的头顶呢,歪着脑袋等半天,没看到李旦抬手,不知为什么,竟觉得有些悻悻然,笑着道:“昔日卢国公靠三板斧走遍天下,我这是效仿卢国公,一招鲜,吃遍天。”

对付喜欢欺软怕硬,表面上看嚣张威风,实则外强中干的武承嗣,哪用费什么心机呀,吓住他就够了。

李旦脸上浮起一抹清浅的笑容,像秋夜的星光,清冷黯淡,泛着丝丝凉意。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起手揉了揉裴英娘的头发,“你从哪里听来的这些市井流言?卢国公屡立奇功,矫健悍勇,是位福将。这话莫当着程将军的面说。”

他说话时,既有铿锵冷漠的时候,也能温情似水。

裴英娘点点头,“我晓得,这话我只在阿兄面前说。”

程锦堂是卢国公的重孙子,她不会大大咧咧当着程锦堂的面拿卢国公开玩笑。

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宦者们搀扶着李治走上石阶。

执失云渐跟在李治身后,目光似有意,又似无意,和李旦的视线交错了一下。

李旦扭头吩咐站在廊下的冯德:“送公主回东阁。”

冯德应喏。

李治拍拍裴英娘的手,“去吧。”

前殿响起钟声,内朝要开始了。

裴英娘没有回东阁,出了紫宸殿,径直去找李令月。

她走了没一会儿,执失云渐也告退去了前殿。

廊下只剩下李治和李旦父子二人,宫人们看出两人要谈正事,远远避开了。

等其他人都走了,李治问李旦:“你是怎么说动你母亲的?”

李旦抬起眼帘,日光漫进回廊,落在他幽黑的眼瞳里,“母亲有她的考量,我只是提了一个建议而已。”

廊前花木扶疏,阶前一片木槿花开得热闹喜人,几经风吹雨打,花色依然鲜亮。

李治指节微微曲起,轻轻敲打着彩漆栏杆,“你明明厌恶武家人,为什么让十七改姓武?”

武皇后和李治说,同样的借口不能用两次,李令月很快就要出降,裴英娘也嫁人的话,太刻意了,吐蕃使臣未必心服口服。唯有准许裴英娘出家修道,才能打发走吐蕃使臣的同时,让他们挑不出错来。

但是出家总得找个像样的理由,这事才能更顺理成章,总不能说裴英娘闲来无事,忽然想当修真女冠吧?

武皇后提议裴英娘改成武姓,认在武家门下,出家为荣国夫人祈福。

她笑眯眯和李治商量:“就说英娘见武家子嗣凋零,为了孝顺我,自愿放弃李姓,出家为她外祖母祈福。陛下感动于她的诚孝,依然保留她的品阶,除了她从此改姓武以外,一切照旧。”

古人曾云忠孝难两全,孝悌之道在前,国法都得让步,裴英娘自愿为母解忧,一片孝心,谁敢非议?

听完武皇后的话,李治不由愕然,足足呆了半刻钟才反应过来。

说是一切照旧,但改成武姓,十七从此就是武家人了,怎么可能还和以前一样?!

武皇后不会无缘无故起这样的心思。

李治知道武皇后确实早就有把十七和武家绑在一条船上的想法,当年她之所以劝他为十七赐姓,其实是为了给十七一个公主身份,以后再下诏把她嫁入武家。如此,武家人可以娶一个名义上的李唐公主,借以抬高身份。

李治对武皇后的念头心知肚明,顺水推舟给了十七名分,但并不想让十七嫁入武家。

武皇后看出李治和李令月都真心喜欢十七,武家人又实在挑不出一个能配得上公主的优秀子弟,只能暂且放弃这个计划。

李治没有想到武皇后仍然不愿放弃,娶不了十七,就另辟蹊径,把十七变成武家的人?

这个主意,绝不是武皇后突然灵机一动想出来的,肯定有人对武皇后说了什么,武皇后才会起这样的心思。

而那个人,除了李旦,李治再想不到第二个人身上!

李治脸上阴云密布。

他这个年纪最小、默默无闻的儿子,果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么甘于沉寂,一出手,就搅个天翻地覆。

他竟然连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都敢算计!

从礼部官员献上抄录的吐蕃国书以来,朝野震动,人人忙乱,唯独李旦从容不迫,抓住时机,逼得李治不得不改变初衷,一点一点软化妥协。

细细想来,好像一切都在李旦的谋算之下。

李治犹豫迟疑,左右摇摆,一直拿不定主意。

李旦没有给他喘口气的机会,见缝插针,推波助澜,逼得他现在必须做出最后的决定。

大臣们在前殿等候,十七明确拒绝过执失云渐,武皇后虎视眈眈……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