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1 / 2)

世家子 清涴 3849 字 10天前

然而,顾淮之这边好不容易跟郑文襄达成共识,那头范婷寻死觅活闹着不嫁郑文襄,宁愿去庙里出家,彻底断了红尘。更让范氏家主愤怒的是,范婷让范家对郑文襄的态度要客气一点,还要把这些年的不正当收入告诉皇帝知晓。

有一说一,范婷这个思路还算正确。问题是,她又不是从小就开始故意给自己刷神童名声的顾淮之,一路走来光环无数,成功在家里拿到了话语权。

而范婷?重生前就是个典型的只关心琴棋书画的才女。问题是这个“才”放在朝堂副本,那完全没一点用。现在范婷一张嘴就让范父把已经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还要在皇帝面前把自己的脸面扒下来多踩几遍,请求从轻处理。

官场老油条范父会听范婷的才怪!

更何况范婷还因为婚事的事情上蹿下跳搞事情,范父怒了:想出家?那就去庙里待着吧!

顾淮之得知这一消息,只能说一句恶人自有恶人磨,范婷这完全是罪有应得。不过范婷的金手指十分强大,顾淮之觉着自己想要从范婷嘴里打听点重要消息,那必须得早点下手,免得这货又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只是范婷哪怕要出家,也是进了范家的家庙,顾淮之想把手伸进范家家庙中,难度还真不小。

这时候,皇帝又有新动作了。

之前决定开科举时,众人商量过许多次,最终才勉强达成一致,科举可以开,举荐制也不能立马取消掉。这是为了防止野有遗贤的情况,同样也防止科举录了一批有才无德的人,把官场搞得乌烟瘴气,还找不到人顶替他们的位置。等到日后确定科举选拔出的人才确实有才又有德,才慢慢取消掉举荐制。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皇帝一拍脑门儿,刚进京的郑氏子好像不错,只可惜错过了这次科举。不如把让人举荐他,朕再赏他一个官职?

世家们一听,这大概是皇帝在安抚世家,也算是他们这边占了好处,立即闭嘴。

寒门那边,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才通过科举才踏进官场,正是两眼一抹黑当鹌鹑的时候,那还敢有意见?

于是,郑文襄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被皇帝扔了个官职,跑来翰林院同顾淮之作伴了。

不得不说,有的人,运气那是真的好。郑文襄这情况,重度洁癖这辈子都不能参加科举了,结果人家反手就拿到一个保送名额,这滋味可真酸爽。

当然,在顾淮之看来,这是皇帝想要分化世家的趋势。不过,这皇帝眼光也够呛,一选就选了个不大可能按照他剧本走的好青年。虽然和郑文襄接触不多,但顾淮之依旧敏锐地从郑文襄身上察觉到了某种和顾玦相似的气质。不是中二,而是他俩都有一种“老子就是任性你讲什么老子都不听”的劲儿。皇帝想收服郑文襄这匹烈马,肯定还要多费精力。

至于顾淮之,当然是趁这段时间把人拉到自己这边来啊!按徐清漪的血缘关系算下来,顾淮之还得连郑文襄一声舅子呢。这不比皇帝更有优势?

作者有话要说:顾淮之:就算是和皇帝抢人。我也没再怕的~

第66章 拉拢

顾淮之在郑文襄进了翰林院后,有意无意地打探他的口风。和顾淮之做出相同行为的,还有徐晖,显然,徐晖应该也知道了徐清漪与郑氏的关系。

巧的是,郑文襄也想多与他们接触。毕竟顾徐两家一直是一流世家,屹立不倒。郑家想要重回巅峰,趁早融进顾徐两家的圈子才会更顺利。顾淮之不用说,铁板钉钉的未来顾氏家主,徐晖也是徐家重点培养的子弟,两人在家族中话语权都不低,不管于私于公,同顾淮之他们打好关系,对郑文襄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翰林院其他人也没觉得顾徐郑三人的接触有什么不对。虽然开了科举,寒门子弟也在翰林院中占了一席之地。问题是现如今门第观念依旧森严,即便同朝为官,士庶私底下也没什么交流。哪怕在寒门学子眼中,郑文襄没参加科举纯粹是沾了姓氏的光才能进入翰林院,但顾淮之和徐晖二人同郑文襄来往,那也太正常不过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真实,哪怕郑氏没落了,那也是顶级世家的底蕴,和现如今顶级的世家交好,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顾淮之原本是想和皇帝抢人,避免郑文襄被皇帝忽悠瘸了真同世家卯上成为皇帝手里的枪。结果接触下来才发现,郑文襄早就看透了皇帝的打算,想来一把吃了不认账的操作——好处都拿着,但跟世家翻脸是不可能翻脸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翻脸的。

赖账赖得理直气壮,让顾淮之都不由感慨一声郑文襄真是悟性过人,还没踏入官场就已经深得混官场的终极奥义,那就是脸皮必须要厚。

不过这样的发展明显对自己这一方有利,顾淮之心里还真挺美。反正这波下来头秃的又不是他。

至于范婷那边,顾淮之也安排人进了范家的家庙,怎么着也要从范婷嘴里套出点有用的消息来,不然都对不起范婷的金手指。

范婷果然也没让顾淮之失望,半年后,在家庙吃斋念佛受尽磋磨的范婷突然又回到了范家,还受到了范家的重视。顾淮之一听就知道这里头肯定有大新闻,只可惜顾淮之安插过去的人目前还没彻底成为范婷的心腹,并没有传来十分有价值的消息。

不过就顾淮之自己的推测,估摸着范婷是把她的底牌摊给家主看了。毕竟这位手段不太高明,想要翻身大概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当然,以范婷对郑文襄的仇恨值来看,她翻身就意味着郑文襄可能要倒霉了。当初针对郑文襄,是范婷一个人小打小闹。如果是范氏家主出手,郑家刚进京,还未彻底站稳脚跟,说不准就要吃个大亏。

因为徐清漪的缘故,顾淮之已经将范婷当成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顾淮之又对郑文襄印象不错,顺手就将这消息透露给了郑文襄。

郑文襄得知此事后,忍不住冷笑一声,“就算没有范婷作祟,范氏也容不得我出头。做了亏心事,当然会怕鬼敲门。”

顾淮之不由挑了挑眉,这话信息量很大啊。

第67章 下聘

听了郑文襄这话后,顾淮之直觉郑范两家有旧怨。再结合范婷对郑文襄的深刻仇恨,顾淮之也不难猜出,在范婷的上辈子,郑文襄应该是成功报复了范家,这才让范婷对郑文襄仇恨入骨。或许还夹杂着一出爱恨情仇的大戏,随便脑补一下都能拍出几十集连续剧。

不过眼下,郑文襄明显处于劣势,顾淮之也只能暗暗表示:“若是郑兄有何不便的地方,顾某可以助郑兄一臂之力。”

郑文襄微微挑眉,漫不经心地看了顾淮之一眼,“顾兄倒是豪爽,顾氏子一诺,不知多少人费尽心思都不得到。如此看来,倒是我捡了便宜。”

“郑兄客气了,不过是互惠互利罢了,郑兄不必放在心上。”

“放心,我不会跟你客气的。”郑文襄慵懒地抻了抻胳膊,淡淡道,“你这人性子挺不错,沉稳敦厚又不失谋略,值得深交。听闻你喜事将近,不知我可否能厚颜讨一杯喜酒喝?”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顾淮之拱手一笑,意味深长道,“几大世家本就同气连枝,世代联姻,都沾着亲带着故,算的上是一家人。郑兄不必客气。”

当初郑文襄用“一家人”暗示顾淮之,现在顾淮之同样又把这个暗语还了回去。

双方都是聪明人,不必再多说都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只不过郑文襄的表情稍显诧异,估计是没想到徐家对顾淮之这么坦诚,竟然一点都没瞒着他徐清漪真正的身世。

仔细一想,郑文襄也明白过来了。当初郑氏之祸,早就成了一笔烂账。现如今都已经改朝换代了,哪怕徐清漪的身世爆出来也没关系,兴朝皇室都已经土里埋了,谁还会管当年某个案子是否有漏网之鱼啊?更何况,郑氏进京并且破格被皇帝任用,本就说明了皇帝的打算。甭管郑氏在兴朝被判了什么罪,现在全都一笔勾销。

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么现实。

想明白后,郑文襄有一瞬间的冲动想要认回徐清漪,然而再看到正向顾淮之走来的徐晖后,郑文襄又掐灭了自己这个念头。徐家拿徐清漪当亲女儿养了十多年,现在要把徐清漪认回郑家,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一则是徐清漪情感上未必能接受得了,二嘛……郑文襄心里再不爽也得承认,目前徐家的势力比郑家大多了,徐清漪顶着徐家嫡女的名头出嫁,分量可比郑氏嫡女重得多。

徐晖对郑文襄的态度也温和了不少,三人目光交错间便已经明了彼此的想法,自有一股默契。

顾淮之婚期将近,整个顾府都忙了起来。未来家主的婚事,认真说起来,分量比前些年顾玦的婚事还要重上一点。

徐氏和王氏忙得昏天黑地,光是那一沓厚厚的聘礼单子都让人眼花缭乱。世家讲究的是低调的炫耀,这份单子上的东西,金银并不多,但各种古董字画千年紫檀木玉石珊瑚树等等一系列的东西简直能闪瞎人的眼。

王氏都能自豪地保证,京城这十多二十年来,没有一场婚事的聘礼有这么丰厚。

当然,徐清漪的嫁妆肯定也不差。嫁妆的问题,虽然不好放在明面上商量,不过两家关系好,合完八字后,徐家那边就对王氏透了口风,大概透露了徐清漪的嫁妆到底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