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为啥心虚呢(1 / 2)

长媳 一笑了之 2460 字 16天前

殷大娘和殷大伯对视了一下,其实他们是把秀田的孩子话听进去了。又听知初这么说,觉得知初真是太聪明了。然后,殷大娘问知初:“你想提啥条件?”

知初想了想,说:“既然不得不做,也得尽量以咱们方便为主。我把暂时想到的,先说出来,您二老也给参详一下。第一,上午上课学生,只能在十二岁以内,束脩不必减少。第二,下午给其他孩子上课,只能十岁以内。如果家境不足,可以以工抵资,帮咱们做些活计,您二老也能轻松一点。第三,只在殷家村开馆。我是殷家儿媳,不便长久外出,也不方便给年轻外男上课,这样的要求他们应该能够理解。还能挡住一部分人,或者迫使他们去县城读书。暂时也就这么多了。”

秀一在一边,心里算了一下,这样的话,刘家村、张家村和李家堡原本和他同班的学生,富有如李家堡的庄主儿子,可能就去县城了;本村村长家的贵志,年纪大了也不会再读。其余贵成年纪小、贵升十一岁但是非常尊重知初;张家村、刘家村各有一个同窗也就十二岁,平日自己也能压制住他们,不行还有秀田他们帮忙,也不是问题。小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四个村子一共十来个,这样的话,知初虽然不轻松,平时有他帮忙管着,也不会很累。

然后,秀一心里又默默的算了算,这样一来,今年还可以有几份不错的束脩,家里的境况也会改善很多。可是,一想到,这个钱也不是自己挣得,也不是爹娘挣得,反倒是知初挣得,他就把挺直的小脊梁骨默默的缩了一下,虽然他也不清楚为什么会有种心虚的感觉。

殷氏夫妇没想到知初几句话切中要害,看着天色已晚,秀水都在殷大伯怀里睡着了,也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让大家都回去休息。隔了几天,殷村长过来秀一家,殷大伯把知初的要求提出来,殷村长听完骑着毛驴去其他三个村子说明了这个情况。这几个要求,看似简单,包括开馆的地方、时间等都得值得商量,一时间也不能马上有结果。几个村子的人,这几日来回走动得甚是频繁,最后有孩子的家长都聚在原来的学堂,一起赶在收稻子之前给出个章程。

最后,大伙决定,同意知初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以工抵资的这项,真是让张家村刘家村的两户人家心里感激,这两户人家的孩子原本祖上也是有过出息人,但是上辈祖宗遭难,才逃回乡下,本以为没有希望了,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自家出了聪明的孩子,又遇见善良的夫子。真是命运眷恋!

至于道路稍远的村子,也不用怕,大孩子结伴而行,小孩子们就用村长家驴车,各家各户出人轮流接送孩子们。这样一趟下来,各村的孩子们都能安全到家了。

不过,虽然其余的要求都好说,就是在哪里开馆,成了一个大问题。

殷村长大方的提出来,殷家村的老庙现在空着,正在村头,离秀一家不远,修整一番就能用。当然,他这么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除了卖个人情给大家之外,主要还是那个老庙年久失修,如果村里自己修的话,费人费力的恐怕还有怨言。现在这么一来,谁都不能再有闲话了,事情还能给办成。其余村子的人,也同意收完稻子之后,立刻着手做这个事儿。

一时间,各方均达到想要的结果,大伙合计好日期以后,喜气洋洋的回家准备收稻子了。待稻谷入仓,周围的相邻都赶往殷家村来维修老庙,几日光景,破旧的老庙焕然一新。

同时,县太爷也特意明文嘉奖了殷村长的义举,且命令县里的公差们帮着运送原来学堂的物件。乡下人手众多,当然不能真的让公差做粗活,不过这样的荣耀,是村长和殷家村人更为看重的,一时间殷家村都喜气洋洋。

新学堂修整好,大伙选好良辰吉日,正是开馆。为了照应到知初和各个村子的孩子,开馆教学的时间,大孩子和小孩子分开上,各两个时辰,巳时开始申时末结束,这样小孩子们不必起早,大人们从田里回来也能方便接孩子回家。五天休息一次,正好和村镇赶大集时间一样。

知初虽然不下地干重体力活,家务活还是要分担着做一些。尤其是农忙时节,家里人都在忙着收田,正是一年中最辛劳的时候。相比较殷大伯的默默无声,秀田的活蹦乱跳,因为知初,殷大娘简直成了村里第一风光的人物。

看着知初还是和往常一样,不骄不躁的,殷大娘越发觉得当初真是好眼光。当初自家留下知初,不知道有多少人背后说自己家眼皮子浅,穷的掉价才要不花钱的儿媳妇。现在真是啪啪打那些人的脸。这样能干的知初,别说殷家村,十里八乡也找不出来,真不知道是谁当初眼皮子浅才对?

说来也是知初有福气,今年的稻谷也格外丰收,家里真是好事一件接着一件。想想如今生活的巨大变化,真是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如今这么痛快过。

农忙将将过去,收好的稻谷还不及入仓,就得装车运往县城缴纳税量。这些事情,知初都插不上手,殷大娘看着知初处处满意,也不愿意她再做这些累人的活计,所以知初只能帮手一些零活。相处下来,除了每天夜里暗暗担心还没有消息的爹娘的情况,知初真的庆幸,遇到这样的善良人家。

农田收拾好了,粮食也送到了县城,正好有时间,也该准备历年的秋收之后的席面材料。

今年好年景,家里的收入多了,底气也足,又添了新人,殷大娘就想着,多准备几样食材,即便那些亲戚像往年一样看不起自家,不来吃席面,自己家人吃也是很高兴的事情。看着家里三个小孩子一个大孩子,也该添一件衣服了,殷大娘早早就盘算起来,每天和殷大伯商量买这买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