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事了拂衣去(一)(2 / 2)

蜀汉的复兴 混吃等死 1862 字 1个月前

“……大司马,真的还是要弃朕而去么?”

“这不是臣要抛弃陛下,而是臣不得不走。臣今年已经四十四岁了。虽说有一句话叫人生任何时候重新起步都不晚。但说实在的,由于年纪大了,臣这些年越来越懒,越来越想求安稳。若是不趁着臣还有一点点开拓进取的精神,那臣或许真的就不想走了。”

这话刘谌当然听懂了:两人到了这种程度,什么感情啊,人品啊都是虚幻的东西。真实的只有利益!关彝真的不走的话,他和关彝就有一个必须去死!而现在看来,若是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死的多半是他刘谌。

“只是大司马,现在东吴刚刚平定,国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呵呵呵,陛下,臣以前是怎么收拾关东世家的,你就怎样收拾江东世家便是。现在的大汉,人口虽然比不上两汉鼎盛时期,但也是近百年难得的好局面。粮食、税收都很富足。国家的各项制度虽然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在现阶段绝对是极好的。

而且东吴灭亡之后,海贸通道全线畅通,把世家的精力从土地转向工商更加有利了。待得世家被培养出了资本的扩张性,那陛下要在国内怎么征收户税,限制世家都没有问题了。事实上,世家其实已经狼性了啊,陛下想想去年孙皓偷袭交州,断了海贸后。各地世家纷纷上书要求伐吴,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么?

所以,国家现在看起来事情很多。但各个方向都已经形成了很良好的秩序。只要陛下能够掌控全局,稍稍给予指引。以我华夏千万最为勤劳的百姓之力,大汉的繁荣富强,指日可待!”

“……大司马说的是,说实在的,看着在大司马的打理下国家蒸蒸日上。朕其实也想走到前台来亲自尝试。但是,当这一切真的要到来的时候,朕内心只觉得无比惶恐。”

“陛下这些年读波斯、罗马史书,可有什么心得?”

“大司马是指?”

“这么说吧,若是臣让陛下用简短的几个词汇来归纳总结泰西诸国的文化特点,陛下会给臣什么答案呢?”

“嗯,埃及人是宗教,巴比伦人是军事,希腊人是科学与艺术,波斯人是宗教和军事,而罗马人……罗马人是法律。”

“那么陛下觉得我大汉的文化内核呢?”

“我大汉嘛……应该是忧患意识和乐观精神。”

“陛下说得极好。我汉人自三皇五帝开始,就充满了忧患意识。但是面对种种困难,却又绝不认命,反而是积极乐观的去面对去挑战。陛下你看埃及、希腊、波斯等国的创世传说,神降给他们灾难与惩罚,他们虽然很愤怒,但也只有承受。而我华夏,却是屠神的民族,神敢戕害人类,我们便将其屠之。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其他民族比起来最为优越的地方。

此外,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不讨当政者的喜欢。但正是这两句话,才是让我汉人在后世经历重重磨难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关键……

陛下以后执政,千万记得保护这两点,同时引入希腊人的科学观念和罗马人的严谨法律……任何文明能够长期存在,必须至少两条腿走路。若是我们的文化内核有四点支撑,则大汉将永远安如磐石!”

“朕……明白了。失去了忧患意识,会让我大汉陷入后世如南朝那样的迅速腐烂,最终灭亡。失去了乐观主义,会让我大汉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无法奋起抗争。若无科学,则民族与国家将逐步落后。若无法律,则终究国家将为人治。人治嘛,国家的兴衰就很难把控了。”

“呵呵,陛下说得有理。不过法治的核心终究还是人治。因为再好的法律若无人去维护、执行,还是废纸。”

“朕明白了。大司马是说朕需要自制。尤其是现行的各种法律,一定要努力维护。哪怕大司马离开了,朕也不能想着为了证明自己,就把大司马以前的各种政策推倒重来。”

“是的,陛下。虽然陛下如此做,可能在后世的史书中其评价会在臣之下,但是陛下今日的隐忍,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极为重要的。而千年以后,终究有人能够明白陛下的伟大!”

“大司马都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未来,舍弃如此大的利益。朕又有什么理由去在乎自己的身后名呢?大司马,十多年来受教良多,但是最让朕心折的却是大司马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放在首位,个人的利益放在之后。这一点,朕必将终身践行,并将其传之子孙!正所谓‘欲戴王冠,先承其重’。刘家,受万民供养,也必须付出最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