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看着张元徽逃离的战场,没有去追,因为他知道接下里的高平之战,张元徽可能就要命丧于此了。
刘崇也已经得到前方的战报,张元徽大败而归,当时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大发雷霆。
刘崇也是一代人杰,不然他也不能坐上皇帝,很快就压制了自己的怒气,御人之道,是皇帝的拿手好戏。
于是他亲自去营门口迎接战败而归的张元徽,只见张元徽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整个人浑身破烂。
脸上黢黑,身后的士兵更是垂头丧气,没有一点精神,张元徽看到皇上立刻就跪了下去。
刘崇却用手架住了他,阻止他下跪,并且用手捋顺张元徽的乱发。
同时还安慰他,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要太在意,朕以后还要多多的仰仗张将军呀。
其实张元徽现在最希望听到的是刘崇的指责,那样他的心里能好受些。
可是刘崇不但没有指责兵败的他,反而是安慰他,这让他十分的感动。
双目含泪的张元徽发誓一定要誓死报答自己的陛下。这也是刘崇想要的!
于是命令张元徽统领左军,自己坐镇中军,刘崇这样安排是有目的的,因为他知道柴荣已经御驾亲征快要到高平了。
柴荣这会也得到了前方战报,他们打败了张元徽,柴荣立刻带领着率领的周军主力出现在北汉军面前。
他迫不及待的要打一场胜仗了,虽然知道自己的军队此时并没有北汉的多,可是柴荣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不然以后不一定要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他也就不在等待刘词的到来,立刻部署了作战的命令:
向训、史彦超率领精兵居于中央,担任中军。
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赵匡胤父子的保护朕,率领禁军坐镇中军。临阵指挥。
马军都指挥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何徽两人统领东路人马。
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和节度使白重赞统领西路军队。
柴荣一系列的命令发了下去,大家都各自准备去了,一时间大周军队都在不停的阵。
北汉那边倒是一片喜庆,因为听说周主柴荣来了,要是此次能够一举抓住柴荣岂不是更好。
特别是北汉的皇帝刘崇更加高兴,因为他看到后周人马不多,再者最近几次和后周的大战他更是信心膨胀。
这次又看到后周前锋的人马并不多,由此他就认为不用契丹的人马也可以击败周军。
他对手下的将领说:“我们汉军就可以击败周军,哪用得着契丹人。今天不但要一举击败周国,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们汉军的厉害,让他们契丹不敢小觑我们大汉”
北汉的将领们也都表示同意,因为他们早就看不惯契丹的嚣张气焰了,那里是来助战的,这分明是请来一个祖宗。
契丹的政事令杨衮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将军,他在阵前观察了后周军的阵势和军容后,就判定周军强盛训练有素,不可强攻。
于是他对北汉主说:“周军是强敌,不可贸然进攻。”
北汉皇帝刘崇还以为契丹又要坐地起价,索要好处,不以为然的说:
“柴荣就在眼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将军就不要再说了,且看我来破敌,让契丹的兄弟在一旁观战,也行。”
杨衮还想说什么,刘崇却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那意思是,你就别再叨逼叨叨逼叨了。
杨衮也气了:“我到看看你北汉怎么破敌,到时候看你是怎么来求我契丹的!。”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那外臣就告辞了。”杨衮一幅衣袖就走出了军帐。
这一幕让那个北汉众人都是很气愤,都痛下决心要打胜这一场仗,免得契丹看不起我们。
北汉副枢密使宠臣王延嗣派司天监李义向北汉主进言,说东北风转为南风此乃吉兆,劝谏北汉主出击,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崇居然还真相信了。
于是这个家伙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准备和周军决战。同时命令张元徽率军在东,请求杨衮率契丹骑兵在西,一时间看上去声威很大。
得到消息皇帝柴荣反而微微一笑,这个刘崇还真是无药可救了额,居然还相信转风向乃是吉兆,愚不可及。
柴荣没有考虑到,顺风可以使北汉的箭矢射的更远,更加有利于北汉。
果不其然,双方还没有接触,北汉就一轮箭雨射了过来,夹带着风的力量,瞬间大周的军士就倒下了一片。
北汉的军队一见,就不停的大呼万岁,而大周的士兵似乎有些惧怕,有的脸色已经开始苍白了。
听着后汉军士兵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声,大周士兵们苍白的脸色,柴荣也是有些担忧。
张永德冲到柴荣的面前,低声说道:“陛下,咱们的士气正在不断下跌,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要不然咱们先撤退,避其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