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智取孔彦舟(1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1930 字 7天前

巨野县古系沼泽地区,因大野泽而得名。

大野泽最早何时出现?确切年代已不可考。

据《读史方舆纪要》:“滑州河决,侵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环梁山而合于汶,与南旺、蜀山湖相连,弥漫数百里。”著名的梁山泊就此形成。

之所以称为梁山泊,是因为梁山已成为湖中的一座孤山。

北宋天禧三年、熙宁十年黄河两次决堤,相继从滑州、澶州东注梁山泊。黄河灌注梁山泊,其水面不断扩大,湖底迅速淤高,形成烟波浩渺、绵亘数百里的巨泊。

济州的治所就在巨野县,京东西路都钤辖孔彦舟,“司令部”就在巨野县城,处于京杭大运河的西面。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古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交相辉映。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做出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而且根深蒂固。隋统一后,门阀世家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

隋炀帝杨广被极度丑化,就是那些门阀世家培养的文人,故意编造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造成的。

初春的巨野县城,给人的感觉一片萧索,看不出丝毫生气,反倒有一丝临战气氛。

巨野县城的东门又叫做水门,门外两里就是京杭大运河码头。码头南北两侧排列着两百多艘大小船只,不知道是战船还是漕船,反正码头上有两百多官军来回巡逻。

巨野县城的南门、西门、北门,分别有两座军营夹门而立,中间留下一条小路直通城门。每座兵营大概有一千五百来人,六座兵营就是近万部队。

屯兵城外的布局,可以说巨野县城处于临战状态,也可以叫惊弓之鸟准备逃跑的状态。

接到孟威传回来的消息,李宪才明白孔彦舟真是属泥鳅的,幸亏自己没有鲁莽行事。

李宪是昨天晚上来到巨野县城附近,他并不是要凭吊古人,而是来杀人的。不是杀一个人,而是杀一批人。

悬窟寺的刘和尚、巨野县城的孔彦舟,都不是那么好杀的。他们手下人多势众还在其次,这帮土匪消息灵通才是主要问题。

对于刘和尚、孔彦舟这样的人,如果不能一棍子打死,一旦让他们得到消息,就会散入民间无迹可寻。

比如说李宪就读过《水浒传》,知道梁山泊可不好整。

刘和尚、孔彦舟手下都有大量战船,一旦顺着京杭大运河逃入梁山泊深处,鬼都找不到他们,况且李宪手里没有水军。

刘和尚是在江湖上公开报号的土匪,对官军的动向极为敏感,李宪认为直接派部队围剿肯定不是善策。不是无法打败他们,而是没有时间和这帮土匪纠缠。

秘密干掉孔彦舟,首先控制巨野县城站稳脚跟,然后因势利导干掉刘和尚,就是李宪制定的作战计划。

孔彦舟虽然是土匪出身,但是四个月前刚刚接受小皇帝赵桓招安,目前的表面身份是朝廷官军,这是李宪唯一能够利用的因素。

派几个人进入巨野县城,把孔彦舟堵在被窝里,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想法李宪很早就有,可是他担心孔彦舟认识自己身边人,所以才没有轻举妄动。

张遇的凤阳十三鹰突然来投奔自己,李宪终于觉得时机成熟了。

把如何策应汴梁城防御的细节,给韩琮再一次详细交代了一遍,李宪带领孟威重新扩编的先遣营,在天明之前离开了青城寨大营。

孟威的先遣营都是原来的官军,骑射功夫几乎等于零,还有少部分人连骑马都勉强。在赶路的两天时间里,主要是训练骑马狂奔。

看见这两千五百如此不堪,李宪对于剿灭土匪的心情更加急迫。

大宋的土匪比官军有战斗力,只要剿灭一股大土匪,就可以强制整编一支部队,然后利用刚扩编的乌合之众作为城防军,维持地方秩序。

利用土匪扩军,是李宪过去四年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因为一般的兵源不好训练,整编土匪就不一样了。

在百姓中招来的新兵,那属于为国家尽义务,只能大加鼓励,肯定不能喊打喊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