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惜狗命,宋徽宗逃亡(1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1978 字 7天前

0703、惜狗命,宋徽宗逃亡

方琼没有从何灌老将军那里得到明确消息。

实际上何灌老将军逃得太快,也不知道浚州桥那边后来的情况。他唯一记得的就是大桥被烧了,不清楚金兵是否已经渡河。

这是一个天塌地陷的消息,当然是针对太上皇赵佶、宋钦宗赵桓来说的。

对于朝中大臣而言,他们还抱有极大希望,那就是朝廷已经发出诏令,勒令张叔夜的青州兵立即进京勤王。

只要数万青州兵进入京城,有了老成持重的张叔夜坐镇指挥,汴梁城应该会安然无恙,可以坚持到种师中、姚古的勤王大军到来。

可是太上皇赵佶心知肚明,就算这些军队都来了,估计也打不了什么大仗。

太上皇赵佶对自己的军队毫无信心,当然是有缘故的,因为有一个人一直在这么说,他不相信都没办法。

对大宋军队毫无信心的人,就是该死的太监童贯!

童贯知道自己以前太跋扈,朝廷中半个朋友都没有。现在新皇登基了,他认为自己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可能,所以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跟在太上皇赵佶身边——如果北宋末年也执行二十四小时制的话。

随着宋钦宗赵桓肆无忌惮提拔自己的亲信,尤其是王宗濋取代了高俅的位置,梁方平取代了自己的位置,童贯觉得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经过一番推算,童贯断定京城不是久留之地,必须赶紧溜之乎也,否则就有血光之灾。

正因为如此,童贯过去这几天总是寻找一切机会,在太上皇赵佶身边絮叨:

“陛下,过去发生的事情您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边军打不赢契丹军队,契丹军队打不赢女真军队。现在想让我们的边军抵抗女真军队,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所以京城绝对不能呆了。陛下乃是万金之躯,何必置身险地?”

童贯也是昏君赵佶肚子里的蛔虫,这一对怕死鬼君臣真是相得益彰。

其实,昏君赵佶让儿子出来顶缸,就是为了自己能够逃出京城避祸。可赵佶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总觉得有些说不出口。

现在童贯极力主张出城“巡幸”,太上皇赵佶属于“从谏如流”,而不是怕死逃跑,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好听多了。

恰在此时,老将军何灌败回,终于让昏君赵佶、太监童贯找到了借口,正式向新皇帝提出了太上皇东巡的要求。

有其父必有其子,宋钦宗赵桓早就想跑了。只不过碍于老爹还在城内,他自己肯定不能提前逃跑。现在老爹终于按耐不住了,宋钦宗赵桓二话没说,就下了一道圣旨:

“上皇道君心忧国是,不辞劳苦刻意巡边。为策旅途万全,兹命蔡攸为上皇行宫使,宇文粹中为上皇行宫副使,奉上皇出都巡幸。钦此。”

宋钦宗赵桓这份圣旨非常有讲究,故意没提太上皇的三个贴身近臣童贯、高俅、梁师成。所谓杀人之心,路人皆知。

现在是以命搏命的时候,童贯才不管那么多。圣旨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名字,那都无所谓,反正童贯头上的两河宣抚使还没有被免职,自然就能够调兵。

童贯当然不敢调动别人,而是调动了三个营的胜捷军三千六百骑,名誉上是保护太上皇赵佶,实际上是保护他自己,因为胜捷军大有来历。

胜捷军,还是童贯当初在陕西时,专门招募的一批身材高大魁梧的少年,给双饷严格训练了十年之久,平时作为自己的亲军存在,总兵力一万六千人。

童贯从太原府逃回京城的时候,一直贴身带着三个营,剩下的胜捷军主力万余人留在太原府,保护两河宣抚使府衙门——王禀和张孝纯此后的太原保卫战,就是这批胜捷军当主力——这大概是童贯为大宋做的唯一一件好事。

童贯有三千六百亲兵保驾护航,自身安全有了极大保障。

高俅的殿帅头衔还在,当然也不含糊,居然把八大镇殿将军和三千六百禁军都给调了出来,名义上当然也是要保护太上皇。八大镇殿将军历来都是保护太上皇的,带领禁军随同出行更加名正言顺。

高俅心中有些忐忑,所以临行之前的晚上前来拜访李宪。

李宪知道高俅此去不会得意,马上就会返回京城。但是他没有向新皇帝效忠,让宋钦宗赵桓记恨在心,最后被抄没家产,高俅气急攻心,极为凄苦地病死在自家床上。

“高相公,既然你来问我,那我就实话实说。”李宪对高俅没有什么坏印象,所以说话推心置腹:“高相公,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而且和童贯那厮完全不同。在朝廷中虽然没有朋友,但也没有必死的敌人,何必辛苦跑来跑去?”

高俅叹息一声:“老夫侍奉太上皇三十年,这一场君臣缘份说断就能断的么?只不过临行前心头有些不宁,所以过来和你说说话。你可能认为老夫是敌人,但是在老夫心目中,却认为你是忘年交。”

在李宪的心目中,高俅知恩图报,只要昏君赵佶不想害人,他就从不主动害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李宪对他不仅不反感,反而更多的是推崇他的综合平衡能力,认为他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最佳人选。

至于说到贪财自污,不过是高俅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也是官场上的常用套路。

有人把大宋军队武备废弛,战斗力低下,导致金兵长驱直入的罪责,全部推到高俅头上,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