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出了状况(2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1879 字 8天前

薛沁儿和裴鸾娇手牵手想上前来说什么,最后看见萧芸娘纹丝不动,她俩也就挥挥手,随即又去擦眼睛。

落霞观的姑娘们虽然都是武林好手,但没有经过训练,完全就是一群普通百姓。军队和百姓有本质的区别,哪怕你是武林绝顶高手也不例外。

此刻是第一次出征,落霞观的姑娘们都有极大的好奇、紧张情绪,叽叽喳喳在所难免,所以李宪不得不强调一句。

“注意前方,保持肃静,走!”李宪飞身上马,口中低吼一声,双脚一磕马腹冲出了辕门。

东出口和五龙口之间有八十里的直线距离,七弯八拐接近一百五十里。

李宪计划在第二天入夜时分赶到,一定要在羊肠坂小路上给铁骑营制造麻烦。如果让鸠魔铁的铁骑营冲到平原地带,他们这一百人就不够看了。

为了争取时间,就要尽可能不饶弯路,所以李宪命令每个人外面穿一件宋军衣服,尤其是要戴上范阳帽掩人耳目。戴帽子主要是掩盖李宪身后的一群女兵,因为宋军里面是不可能有女兵的。

马彪原本是济源县的县尉,相当于后世的县公安局长。这一次的整个穿插路线,全都是他当初抓贼辑盗的地盘,可谓轻车熟路。

“报——”

李宪正闷头策马赶路,前面一匹快马冲了过来,正是第一混成连的一排长,和马彪一起投诚的三十六人之一的杨耀武。

“马彪在前面五里遇到了他原来的一个朋友,名字叫折有年,现在是临水镇巡检。我们要渡过东面的沁水赶到五龙口,临水镇是最近的渡河处。”

李宪猛然想起来,马彪投降才一天时间,敌人后方很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机会应该好好利用一下:“耀武,临水镇巡检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马彪的突然到来有没有怀疑?”

杨耀武低声说道:“目前还没看出来,马彪当县尉的时候经常到这里办案,所以他俩非常熟悉。临水镇最大的世家就是折家,据说是当年杨业折夫人的娘家后裔,和晋阳的折可存属于一条线。”

李宪一拍脑袋,杨业是并州太原人,就是《杨家将》里面的杨继业杨令公,他的老婆折夫人就是小说里面的佘太君(北方的折、佘同音)。也就是说,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实际上和折家军联姻。

山西的折家军、杨家军,都是五代十国里面北汉刘崇时期的大军阀,后来向赵匡胤投降,是北宋开国功臣。

因为杨业是降将,作为赵匡胤的铁杆心腹,潘美(小说中的潘仁美)从来就没有瞧得起杨业父子,从而为杨家军全军覆没埋下了伏笔,于是有了后来的《杨家将》这部评书。

李宪知道,真要说起来,潘美并非什么奸臣,而是北宋初年的名将,一生东征西讨,勇猛善战,为北宋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是北宋初年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将。在《宋史》列传中排名第十七,杨业排名第三十一,孰重孰轻一清二楚。

潘美限制杨业,指导思想不过是代表了大宋历来的国策:北方都是番虏,对于杨业父子这样的降将绝对不能太信任。

对于潘美、王诜等人的所作所为,赵匡胤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结果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真正导致杨业被俘的人,其实是王诜。杨业率军出战,约定王诜负责接应。但是杨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回到接应地点,结果王诜以为杨业趁胜追击敌人,所以就撤兵回去了。

实际情况刚好相反,杨业和辽兵一接战就折损大半,二儿子杨延朗当场战死,加上没有接应兵马,杨业力竭被俘,最后绝食而亡。

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里面也出现一次,黄忠出战,赵云约定时间接应。结果黄忠没有按时返回来,赵云当机立断率兵杀了出去,果然发现黄忠被包围。

最后结局:赵云是真正的英雄,王诜是可耻的败类。

因为“伟大宋朝”已经约定俗成,过去的历史小说都是歌颂无耻的赵匡胤,只能极度丑化赵匡胤的铁杆潘美。都是用来颠覆历史愚弄老百姓的,绝对做不得数。

使劲一挥手驱散了脑海中的思绪,李宪低声说道:“耀武,你马上返回去暗中告诉马彪,如果折有年没有什么坏心思,看在当年杨业老将军的名分上得过且过算了。我们的目的是渡河,不要节外生枝。”

李宪平时对手下将领再三强调:敌人很聪明,自己很愚蠢。目的就是要让自己保持警惕,不要大意轻敌。

殊不知在很多时候,没有人能够记住这个原则,李宪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