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1 / 2)

杨嗣昌一边与卢象升说着话,一边暗自松了口气,三人之中,他最受崇祯信任,崇祯额外又给他一道密旨,说道只要赵无忌没有谋反的迹象,就尽量回护他。

听得卢象升也认为赵无忌不会谋反,杨嗣昌稍稍放下了心,皇上交代的任务总算可以完成了。

崇祯的意思,杨嗣昌心知肚明,当初就是他举荐赵无忌前来京师,为崇祯解决大明的财政缺口,赵无忌在京师的所作所为,他虽然不在京城,却也略有耳闻。

通过皇家指定产品这个办法,轻而易举便得了五十万两银子,如此高明的商业手段,简直闻所未闻,令杨嗣昌叹服不已。

崇祯受到温体仁,李长庚,国丈周奎等人的蛊惑,当局者迷,才对赵无忌产生了怀疑,杨嗣昌如今不在朝堂之上,退下来之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朝中的大事反而看得更加清楚。

赵无忌与后金作战,与流贼作战,未尝一败,在西北治政理民也是成绩斐然,而皇上对他也是有功必赏,一路升迁提拔,这样一个人,很难想象他会谋反。

更何况,赵无忌与察哈尔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察哈尔部在西北与大明接壤,他若有心谋反,在西北起事不是更好。

西北乱民四起,正适合浑水摸鱼,有察哈尔部强援在外,洪承畴又被流贼张献忠,罗汝才等人牵制住,他在西北也是深得民心,若是在那里造反,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反观青州,他刚刚到此不到两月,立足未稳,接连下令征收税费又得罪了当地的士绅豪族,山东总兵刘泽清的五万大军就在济南府,登莱巡抚陈应元的四万大军驻扎在青州的右侧,他以区区六千兵马造反,岂能讨到好去?

既无人和,又无地利,左右尽是朝廷大军,除非赵无忌脑子进水,才会想起在青州造反。

杨嗣昌对崇祯的心情,是比较能理解的。

皇上也不能差遣饿兵,自魏忠贤死后,人死政消之下,宫中派往各地的征税太监皆被召回,初始内库中还有魏忠贤早先存下的银子,及到几年之后,税源不足的恶果慢慢显现,户部财政年年亏空。

代表着地主士绅阶层利益的东林党人充斥朝堂,竭力阻止着皇上‘与民争利’。

这种情况下,商才了得的赵无忌能够得到崇祯皇帝的百般爱护,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毕竟现在无论是剿匪,还是养兵对抗后金都需要用钱,没钱什么都干不了,在大明财政问题解决以前,崇祯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包容和回护赵无忌。

六千兵马今日上午过了青石关,从济南府境内,正式进入了青州府境内,按行军的速度来看,明日便可到达青州城。

谈笑了一番之后,杨嗣昌突然想起一事,对卢象升问道:“卢大人,本官有一事不解,德王为什么要把天雄军留在济南府城?”

卢象升浑不在意地摇了摇头,“这个本官也不太清楚,听闻好像是山东巡抚李懋芳的主意,说道高迎祥,李自成一向狡猾,未必当真便退出河南,只怕是佯退实进,所以德王才把天雄军留在济南府城内,以防万一。”

这个德王朱由枢,杨嗣昌也有所了解,按他贪生怕死的性格来看,能做出此事,毫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