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毫无顾虑(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834 字 15天前

高空跳伞,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暖与保压。)

任何一种飞行高度超过八千米的飞机,都要采用密封增机舱,并且在高空飞行时在机舱里维持相当于海拔三千米的气压。原因很简单,人类的极限生存高度在五千五百米到六千米之间,而单人供氧设备、比如氧气面罩的生命维持高度为八千米,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特殊训练的登山家能够在接近九千米的海拔高度上靠吸氧维生。正是如此,在进行高空跳伞的时候首先需要保证呼吸到有足够压力的空气。

相对而言,保暖更加重要。

这就是,在对流层里,海拔高度每上升一百米,气温就降低零点六摄氏度,而万米高空的气氛比海平面降低了六十摄氏度。即便在热带,万米高空的气温也绝对不会超过零下二十摄氏度。人体暴露在如此低的温度下,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冻伤,十几秒钟就会因为体温降低而丧失基本机能。

为此,高空跳伞首先需要供氧设备,然后需要一套保暖性能很好的跳伞服。

此外,还需要一个精确灵敏的气压高度表。

原因很简单,从高空俯瞰地面,很容易产生错觉,即无法准确判断高度,从而导致错过了最佳开伞时机。

如果跳伞者没有及时拉开降落伞,那么着陆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块肉饼。

在几十年之后,高空跳伞几乎没有挑战性。一些民间爱好者都能进行高空跳伞,而做了特殊准备的专业跳伞家甚至把跳伞高度提高到数十公里,几乎就是从大气层的边缘跳下,享受长达十多分钟的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是,在晶体管刚刚问世的六零年代,高空跳伞充满了危险。

说白了,即便是空降兵。也未必掌握了高空跳伞的技巧。

在夜间进行高空跳伞,与挑战死亡没有多大差别。

对李承志来说,在漆黑的夜晚。从接近一万米的高度上跳下去,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勇气与自信。

事实上,在跳出机舱的时候。李承志根本没有想别的事情。

梅林森坚持最后一个离机,因此李承志相信,如果几个狙击手临场胆怯的话,梅林森会拔出手枪逼着他们往下跳。

所幸的是,六名狙击手都死要面子。

跳出机舱后,七个人都尽量展开四肢,让身体保持水平,以增大下降时产生的阻力,降低坠落速度。

原因很简单,高空跳伞对开伞高度有很严格的要求。

如果开伞时间太早。那么就得在空中漂浮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开伞时间太迟,则会导致着陆的时候速度过快。

问题是,降落伞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如果在开伞的时候,下坠速度太快的话。就有可能拉断伞绳,然后变成地面上的一滩血肉。

正是如此,必须在开伞之前降低下坠速度。

因为存在空气阻力,所以跳伞者做的并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当空气产生的阻力与重力持平的时候,就会匀速下坠。

从万米高空坠落到四百米的开伞高度上,差不多需要两分钟。

在平常。两分钟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也就差不多抽完半根烟花掉的时间。

只是,在这个时候,这两分钟显得极为漫长。

李承志把腕表式气压高度计佩带在右手手腕上,在下坠过程中,他一直盯着涂着荧光粉的指针。

这是一种指针式高度计,因此不可能十分准确。

再说了,快速下坠本身就会干扰气压,使测量出的结果出现偏差。

当指针指向四百米的刻度时,李承志赶紧拉开降落伞,释放出了减速伞。

高空跳伞时用的降落伞,也与普通降落伞不同,主要就是多了提前释放的减速伞,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在速度过快的时候打开主伞。减速伞实际上是缩小了的主伞,其伞面面积只有主伞的三分之一,并且由一个应力松脱挂钩连接到伞包上,当伞绳产生的总拉力达到了松脱极限的时候,就会自动解脱。挂钩通过一根长约三米的绳索连接到主伞上,因此在减速伞解脱之后,主伞将自动放出。此外,还有一具备用伞,即在主伞没有自动释放的情况下,由跳伞者手动释放。

因为有三副降落伞,所以高空伞具的总质量高达二十五公斤。

背上高空降落伞,再带上必须的作战装备,即便是强壮的狙击手,也很难在机舱内自由活动。

所幸的是,在着陆之后,降落伞就没有用了。

感觉到巨大的拉力,李承志松了口气,至少他的主降落伞已经正常打开,而且在此之前还没有落到地面上。

接下来,就与普通跳伞没有区别了。

在着陆之前,李承志可以利用两根控制索,调整降落伞的飘行方向,只是调整的范围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