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轰炸机的克星(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832 字 17天前

机群分两批进入,首先到达的攻击机轰炸了高射炮阵地,随后才由携带半穿甲炸弹的攻击机轰炸大桥。

可惜的是,轰炸结果依然很不理想。

虽然前期的压制性轰炸,让危地马拉政府军的大部分高射炮变成了哑巴,但是对分散部署的小口径高射炮,以及数量众多的高射机枪根本没有构成威胁,而这些防空武器对随即到达的第二支轰炸机群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危地马拉的战斗机也及时赶到。

战斗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当轰炸结束的时候,莫塔瓜河大桥依然屹立着,而且主体部分根本没有受到致命损伤。

要命的是,在这次轰炸中,空军损失了四架攻击机,海军损失了三架战斗机。

就算海军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击落了三架敌机,这个代价也太大了,而且根本没有达到最主要的轰炸目的。

七月十日,中国空军与中国海军对莫塔瓜河大桥进行了此轮行动中的最后一次轰炸。

这一天,空军出动了三十二架h-60与六十多架攻击机,海军则出动了三十架攻击机与三十架战斗机。这些战机分成了三个批次,在上午十点半、下午两点与四点半,对莫塔瓜河大桥进行了三次轰炸。

虽然在第三次轰炸中,h-60投下的重磅炸弹直接击中了大桥的桥体,让莫塔瓜河大桥瘫痪了差不多半个月,但是中国空军与中国海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有十一架战斗机与攻击机被击落,还损失了第三架h-60。

更重要的是,中国战机在这场战斗中遇到了一个更加危险的敌人,即防空导弹。

击落那架h-60的,正是一枚防空导弹。

当然,这枚导弹也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

在大战结束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研制出了防空导弹,并且在本土防空作战中用上了这种新式武器,还击落了几架轰炸机。只是,在大战期间,防空导弹的贡献并不大,要到大战之后,其地位才能得到巩固。

一九六三年十月份的那起事件,让防空导弹声明远扬。

这就是,中国空军的一架高空侦察机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慕尼黑附近飞过的时候,被一枚防空导弹击落,飞行员在跳伞之后被德军俘获,至今仍被关押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某座秘密监狱里面。

此后,中**方停止了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的所有航空侦察行动。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方、准确的说是军事情报局使用最高升限达到了二万四千米的zz-2型战略侦察机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侦察行动,获得了大量十分重要的战略情报,包括对数次核试验的直接侦察,以及通过持续监视主要核设施,掌握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核武器研制进展。

在这三年里,德军的防空战斗机与高射炮对zz-2都无能为力。

要知道,德军最好的防空战斗机的升限还不到两万米,而口径最大的高射炮的射高也不可能达到二万四千米。

防空导弹的出现,立即让zz-2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直到一年之后,军事情报局才搞清楚,击落那架zz-2的正是德军研制的第一种具备实战价值的防空导弹,即dz-2型防空导弹。这种重达一点七吨的防空导弹,能够攻击高度在五百米到二万七千米之间的飞机,而zz-2的最大升限只有二万四千米,正常巡航飞行高度则只有二万一千米。

击落那架h-60的,正是dz-2型防空导弹。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把这种先进的防空武器提供给了危地马拉军队,而且很有可能是由德军在操控防空导弹。

这下,h-60遇到了天大的麻烦。

要知道,在dz-2的攻击范围之内,h-60根本没有生存机会。继续在高空投弹,h-60只会成为dz-2的靶子,而从低空投弹,则会遭到小口径高射炮的攻击,生存的机会同样渺茫。

这次轰炸,也正式宣告“雷霆之怒”作战行动的第二阶段正式结束。

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中国空军不得不暂时让h-60离开战场,让战术航空兵承担了全部轰炸任务。

只是,在dz-2面前,战术飞机的生存概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要想化解这个被动局面,中国空军就必须了解交战对手,找出对手的弱点,然后进行反制,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一枚dz-2防空导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