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撤退(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905 字 15天前

看小说“就爱读书”

炮兵军官被击毙,那两门迫击炮的威胁小了许多。

虽然政府军很快就意识到,威胁来自河对岸,把炮兵阵地转移到了李承志看不到的丛林里面,但是没有炮兵军团指挥,仅靠几名素质不怎么样的炮手,根本不可能把炮弹准确发射出去。

要知道,那只是六十毫米迫击炮。

在大战期间,这种迫击炮广泛装备于交战各国的军队,而且一般配制给步兵连的炮兵排或者是炮兵班。也就是说,这是口径最小的迫击炮。六十毫米迫击炮炮弹的威力并不大,跟常用的进攻型手榴弹差不多,杀伤范围在十米左右,而且早期的迫击炮炮弹没有采用预制成型弹体,产生的破片不但数量少,还很不规则,对人员的杀伤效果很不理想。显然,危地马拉政府军使用的就是在大战期间生产的炮弹。要让这种迫击炮发挥威力,就得保证有足够高的命中精度。

显然,打偏了的炮弹,对敌人的威胁非常小。

政府军把[迫击炮撤到丛林里的时候,李承志已经转移了三次阵地。对他来说,政府军的那几挺机枪有很大的威胁。虽然大部分时候,政府军的机枪都是在胡乱扫射,但是只要被击中,李承志就算不死,也要受重伤。

当然,为了除掉最大的威胁,李承志一直没有对付政府军的机枪手。

来到第四处阵地上,李承志才瞄准了机枪手。

因为知道河对岸有敌人,而且是弹无虚发的狙击手,所以政府军的军官都退到了丛林里面,没有出来送死。

显然,政府军的军官并不在乎士兵的伤亡。

河滩上,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在损失了近三十名士兵之后,剩下的政府军士兵变得更加谨慎。都爬到了地上,没有成为射击的靶子。

虽然对唐宏光来说,射中爬在地上的敌人与射中站立的敌人没多大区别,但是那些武装村民就不一样了。在向卧倒的政府军士兵开火的时候,大部分武装村民都是在浪费弹药,有的甚至没有瞄准,只是把突击步枪举过头顶。然后朝敌人所在的方向胡乱开火,也就不能指望他们射中敌人。

要命的是。政府军已经察觉到,对方只有一把突击步枪有足够的威胁。

结果就是,唐宏光成了众矢之的。

虽然唐宏光不断的转移阵地,而且巧妙的利用了敌人的火力间隙,但是只要他停下来开火,肯定会立即遭到火力压制。

在这种情况下,唐宏光手上那把突击步枪的威力就相当有限了。

正是如此。政府军用机枪压制住了最有威胁的那个敌人,让那些已经有所动摇的士兵鼓起了前进的勇气。

李承志根本没有时间犹豫,他也不能犹豫。

当他手里的j-61再次开火,而且子弹射向了政府军的机枪手的时候,政府军不得不重视来自河对岸的威胁。

很快,两挺重机枪的压制方向都转移到了河对岸。

在第四个射击点上,李承志只开了三枪。当机枪的弹着点离得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不得不向第五处射击点转移。

河滩战场上,政府军利用这个机会,发起了冲击。

虽然唐宏光也抓住了机会。用四个漂亮的点射,让最先爬起来的四名政府军士兵变成了尸体,但是他无法阻挡更多的敌人。更重要的是,政府军不但有重机枪,还有轻机枪,而且每个步兵班都有一挺轻机枪。

结果就是,唐宏光在干掉第四个政府军士兵的时候,不得不缩回散兵坑。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虽然政府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河滩上至少留下了四十具尸体,还有十多名士兵受了重伤。但是凭借足够巨大的兵力优势,政府军已经推进到了武装村民的防线附近。战斗进入了收尾阶段。

李承志来到第五处射击点的时候,唐宏光已经投出了第一枚手榴弹。

在他的指挥下,守在战线上的武装村民开始撤退。

再不撤的话,就没有机会撤了。

只是,唐宏光与李承志都没有教村民怎么撤退,更没有告诉他们,在撤退的时候必须交替掩护。

结果就是,撤退很快就变成了溃退。

虽然唐宏光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立即用上了仅有的烟幕弹,但是仍然稍微晚了一点。李承志至少看到六名武装村民直接从散兵坑里爬起来,在敌人机枪火力的压制范围内向后奔跑。

显然,没有人能够跑过飞行的子弹。

这六名武装村民无一例外的被子弹追上,没有一个能够逃脱。

当然,这也等于告诉李承志,撤退的时间到了。

李承志没再对付那几挺重机枪,而是瞄准了操作轻机枪的政府军士兵。唐宏光投出的烟幕弹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重机枪的转移速度要慢得多,因此那几挺轻机枪对准备撤退的唐宏光有足够的威胁。

所幸的是,烟雾遮挡住了政府军机枪手的视野,却没有对李承志产生影响。

这次,李承志接连开了六枪,让三挺轻机枪全都变成了哑巴。只是,等到他打出第六枪的时候,政府军的压制火力也转移了过来。他刚从射击点上溜下来,就有几颗重机枪打出的子弹落到他开始趴着的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