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朋友,看着面生啊,你也是三少的朋友?”
万宇飞虽然是皇亲,地位很高,人人都尊称一句三爷,可也要分跟谁在一起。
在场的都是江南之地,世家大族的嫡传子弟,世面见的多了,皇亲国戚也就是那样。
别说有个姐姐是贵妃,就算是藩王又能如何,到了江南之地还不是任由摆布。
也就是万贵妃得宠,才让众人高看了一眼,要不然认真说起来,就算是皇室吴家,在前朝的时候,也不过跟他们平起平坐,谁又能比谁高贵。
“金山府王家,王旭,见过诸位兄台。”
王旭面带微笑,对着前来搭话的人拱了拱手。
“金山府王家,哦,我知道了,是那个做玻璃珠的小家族。”
“原来是他,啧啧,他是来准备恩科赶考的吧,听说这人才华横溢啊!”
“什么才华横溢,要不是我们需要低调,哪有他们四大才子什么事。”
“就是,所谓的四大才子,有几个能金榜题名,有几个能成就大儒,听听也就罢了,当不得真。”
听到王旭自报家门,在场的众人议论纷纷,没几个将他当回事的。
世家,什么是世家,能左右朝政,连皇帝都要退让的才是世家。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真正的顶级家族,代代都有大儒出,很多读书人奉为经典的典籍,本身就是这些家族的先辈所写。
寒门子弟,一家老小节衣缩食,才能供养一位读书人。
书是读了,一边读,一边还要为生计发愁,有多少人赶考的银子都是借的。
拜师就更不用说了,大多数的寒门子弟,根本就没有老师,有也是记名弟子。
就连王旭,在拜入薛牧山门下之前,王母对他的最大期望,也不过是拜入县里的张举人名下。
张举人都七十六了,每天还要夜驭四女,脑袋里还能剩多少学问。
他这个乡绅之家的嫡子都如此,真正的寒门弟子就更不用说了。
寒门子弟怎么读书,小时候送到镇上蒙学,读的好的,十八九岁中个童生,然后再去县学深造,争取三五年内再考中个秀才。
他们的书本都是借的,老师囫囵吞枣的讲一遍,回去就自己看书琢么。
有不懂的地方,问老师,老师都是一知半解,因为老师当年也是这么读的,讲义全靠自己领悟。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本论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孟子读出了仁义,荀子更是读出了人性本恶。
至于注释,抱歉,这是世家大族不允许流露的,也是一种文学封锁。
哪怕就是有注释,不同的环境下,一句话有很多种意思,并不只有一个答案。
只看了一种注释,就在考场上乱写,对不上标题的大有人在。
而世家大族之中,不止不出一位大儒,根据各自理解的不同,一本诗经,可能有十几种注释。
看得多了,选择的条件也多,有不懂的地方,家中就有大儒长辈,直接请教就行了,所以自古寒门难出贵子。
不是出不了,而是很难。
就跟现代一样,两个农民父母,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都不会,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
补课,这就更难了,父母文化程度低,除非是做生意的,不然种地为生,或者在工厂上班,那点工资只都维持日常花销,哪有那个闲钱给孩子补课。
所以,差距一直都在,大学教授的儿子,不会去工地扛水泥。
银行行长的儿子,也不怕贷不到贷款。
古往今来,江南之地,一直有才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