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章:中国的独角戏(1 / 2)

唯一战胜国 菜鸟如林 2366 字 2个月前

在展馆里,夏钧迎面碰见了中医协会会长施今墨,施今墨对夏钧点了点头,然后匆匆从边上走过。

周顺泽‘咳咳’的咳嗽了一声,神色怪异,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家伙会被元首任命为中医协会会长。

施今墨是革命党人士,参加过辛亥革命,追随过孙大炮,有从政的经历,有有感于民国官员不忘争权夺利而对时局彻底失望,特别是当时华东政斧与北洋政斧联合打压国民党,更让施今墨失望,从而弃政行医。

施今墨从事的是中医,但并不排斥西医,施今墨认为,西医学并非一无是处,而许多西医的仪器设备还有助于诊断明确,所以并不排斥西医。

但同时施今墨也认为,西医在治疗方法上不如中医多样有效,故始终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

施今墨在民国初年时从医治病疗效卓著,在民国初年名声大噪。他说:“治疑难大症,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始能奏效,因循应付,非医德也。”

由于施今墨的名气越来越大,夏钧也知其为京城四大名医之列,再之有从政经历,因此帝国统一后将他任命为中医协会会长。

“先生且慢。”夏钧见施今墨匆匆走开,连忙对他喊道。

施今墨停下脚步,转身对夏钧问道:“元首有事?”

“有。”夏钧点了点头,对施今墨说道:“就是想问问先生中医协会准备得如何了?”

“元首放心便是,协会定然不会丢了中医的脸面。”施今墨淡然说道,夏钧微笑道:“好,那先生自去准备,吾等闲杂人等就不在这捣乱了。”

边上的周顺泽瞪了施今墨一眼,这家伙什么态度,也就是元首脾气好,要是他早就一巴掌拍过去了。

施今墨点了点头,他对夏钧的不满由来已久,二次革命时就对夏钧十分不满,再则从意者的角度,夏钧在民国初年大力推广西医而忽略的中医,这是他最为不满的地方,虽然施今墨也不排斥西医,但总不能把中医给丢一边去吧!

不过好在夏钧后来开窍了,开始大力扶持中医,大有要振兴中医之意图,这才让施今墨接受了这个中医协会会长之职。

此时中国统一,已经走上了复兴之路,施今墨对夏钧在二次革命时打压国民党的怨气也随之烟消云散,不太爱搭理夏钧只是脾气如此,夏钧也不太在意。

……1917年的夏收不知不觉中又到来了,今年的夏收中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再次增加,光是夏收所产粮食足够中国四亿三千万国民吃上两年。

此时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出口方面,中国已经占据了80%的份额,那些传统的粮食出口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粮食种植业萎靡不振。

随着夏收的再次到来,中国粮食丰产,意味着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将持续走低,各国人民的粮食生产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那些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来说这却是好事,因为粮食价格下降了,他们进口粮食也就少花钱。

对于那些大国来说,哪个国家自己没有农业的?

大国在农业上基本上不需要依靠太大进口,反而有很多粮食出口,但如今出口显然是没什么指望了。

中国的粮食那么多,生产成本那么低,对各国农业的冲击都是无差别的。

除了主粮,还有杂粮、植物油等市场,中国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此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超级农业大国。

中国的农业科技正在快速普及,机械化种植、喷灌,化肥、堆肥迅速普及应用,加上产量高到吓人的高产作物,没有哪个国家的农业可以与中国的农业争锋了。

美国本来也是农业出口大国,在世界粮食出口方面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美国的粮食基本上走不出国门,只能在关税壁垒的保护下在内部发展,完全无力向外扩张。

今年中国的农业已经有20%的耕地使用了喷灌种植方式,预计在年底可以让30%的耕地使用喷灌系统。

大棚种植技术、大棚育苗技术也开始在中国推广开来,这为农作物在气温达不到要求的时期育苗与种植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教育部的蔬菜种植基地广泛使用大棚种植技术,虽然还未到冬天,但蔬菜大棚已经开始架设了。

华东石油公司所生产的农用塑料薄膜不仅使大棚种植技术得以发展,同时也在农业上创造出了许多便利,使得农业生产力得以提升。

不过农业部也对塑料薄膜的使用提出了规定,农垦公司以及农业企业单位在使用薄膜之后必须对薄膜进行回收,否则会酿成白色污染,同时农业部也在全国农村进行重点宣传,号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民群众在用完薄膜后花一点点时间将薄膜收回。

对于企业单位不收回塑料薄膜,农业部将对其进行罚款,并令其整改。而对农业个体户,则是进行重点宣传,同时让乡镇‘农业指导站’以及自治议会每年联合组织农业个体户对耕地中的塑料薄膜进行回收,如果地方上白色污染严重,则将问责地方农业指导站。

农业指导站在此时的中国是一个重要部门,而且是与农民,也就是农业个体户打交道最为频繁的部门。

现在中国不兴管农民叫农民了,而是叫农业个体户,因为农垦公司已经取代了农民成为了商品粮的主要生产者,依旧存在的农民,有些是还未进入农业改革范围的,在纳入帝国行政范围时间长的省份,个体农民都是种植经济作物的,而这些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很多也开始演变成企业模式。

这些搞经济作物的农民很多都靠种植经济作物而成为了中产阶级,农民在此时的中国并非是受歧视的群体,因为很多农民比工人还要富裕。

刚加入帝国行政的省份,此时也在进行农业改革,帝国对水利、耕地都进行规划,由于此时全球人口不像后世那么多,而中国的农业生产力甚至比后世的中国还要高,因此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来种植粮食。

剩下那么多的耕地,除了拿去种植经济作物以外,那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则被禁止进行农业开垦,大片的耕地被退耕还林、还草,大片的荒地、原生林被保护了起来。

帝国走的是农业发展与生态兼顾的路线,极为重视生态效益,连打农药都必须经过地方农业指导站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