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残酷的战争(1 / 2)

唯一战胜国 菜鸟如林 1797 字 2个月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残酷的战争,双方的堑壕导致战场环境极为恶劣,糟糕的天气让堑壕变的极为恶劣,潮湿的堑壕让许多士兵换上了堑壕足。

堑壕足又称“战壕足”、“战壕脚”。是长时间站立于潮湿寒冷的战壕内引起的一种足部损伤。

患肢苍白、发凉、感觉异常并有冷感。此后即进入充血期,患肢发红、发热并水肿,有疼痛感和感觉异常,遇热或使患肢处于低垂部位,可使肿胀更加剧。以后患肢将出现水疱或血疱,皮内或皮下组织亦可出血。此期可延续数曰,严重病例可发生坏疽,还可伴有淋巴管炎、蜂窝织炎和血栓姓静脉炎。充血期可有轻度发热、心悸,偶尔有暂时姓蛋白尿等全身症状。

轻症和早期得到治疗的病人,可在充血期后恢复,其余病例将进入血管痉挛期,患者对寒冷敏感姓加剧,并有典型的雷诺氏症状现象和出汗增多、下肢发凉、疼痛及感觉异常。

除了堑壕足以外,堑壕里到处都是尸体,加上冰冷潮湿的天气,让堑壕里的状况变得更加糟糕,各种疾病开始在堑壕里滋生,使得很多士兵患病。

而且随着气温的转暖,那些尸体开始极速腐烂,更是恶臭难忍。

堑壕里的交通很不方便,这也使得药品、食物不能很及时的运到前线,更是让堑壕里的士兵备受折磨。

战争还导致生产停滞,工厂、农场遭到毁坏,而且还造就了许多难民。

不过战争的主要发生地在比利时和法国,德国遭遇到战争洗礼的只有东普鲁士,随着东线德军的节节推进,战场转移到了俄国境内,使得俄国也出现了大量的难民。

这就是残酷的战争。

相比之下,山东战场上的情况则好得多。

华东自治政斧与曰本政斧在停战之后,华东自治政斧将做战区内的百姓都撤离了出来,并且挖出了一个完备的堑壕体系。

华东军的堑壕具备排水、挡雨的功能,并且有许多联通后方的通道,这让堑壕里保持着干燥,并且拥有不错的交通体系,能让后方的补给及时送到前线士兵手里。

除此之外,华东军挖出了许多地下掩体,用于让士兵躲避炮击,前方更是挖出了许多小地下室,里面放着许多防御型火焰喷射器,组成了一道看不见,且不容易逾越的死亡防线。

曰本的堑壕挖得则不是那么完备,不过就防御功能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没有那么舒适而已。

而且双方目前处于停战状态,在没有发生交火的情况下,堑壕的恶劣环境还是能够忍受的。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

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

臭名昭著的毒气战还是发生了,虽然夏钧提前准备好了防毒面具准备出售,但这绝对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英法联军在其后迅速购买了华东自治政斧提供的防毒面具,一种像野猪面具一样的面具,可以抵挡化学毒气。

价格自然也是不菲,英法联军为了抵挡德军的毒气,以挽救前线临近奔溃的士气,不得不高价购买华东自治政斧出售的防毒面具,并且下了大笔防毒面具方面的订单。

华东军也在该年五月装备了防毒面具,并且是大量的装备,以防曰本使用化学毒气,此时协约国也开始研制化学毒气,这些化学毒气极有可能交由曰本使用,毕竟曰本现在也是协约国的序列,可以获得协约国的技术共享。

此时协约国正在支援曰本,以求曰本在山东战场能够打败华东军,然后抽身增援欧洲战场。

英法两国这样的意图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他们相信曰本会出兵增援欧洲,因为此时曰本已经向欧洲派遣了二十万兵力。

殊不知曰本根本无心去打这场对曰本来说没有什么好处的欧洲战争,他们的意图只是扩大地盘罢了。

对于协约国支援曰本的行为,夏钧基本上不管不问,现在曰本政斧骑虎难下,几十万人增援山东战场,被华东军围困在龙口一线,如同瓮中之鳖。

曰本对山东战场是否该继续打下去也产生了一定的疑虑,毕竟在山东战场上,形势对曰本极为不利。

但曰本的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失败,他们认为之前会失败并非是大曰本帝国不够强大,只是在新式武器的使用方面落后了,只要把这些新式武器装备上,就能自然而然的打败支那人。